第4课
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
一、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(1953--1957)的原因、发展重点是什么?取得哪些主要成就?结果和意义是什么?
1.原因:新中国建立以后,工业水平很低,基础薄弱,而且门类不全。
2.目的: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。
3.基本任务:
(1)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,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。
(2)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、轻工业、农业和商业。
(3)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。
4.主要成就:
“一桥”: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(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)
“二铁”:建成宝成、鹰厦铁路;
“三公”:新藏、青藏、川藏公路通车 ;
“四厂”: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、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(解放牌)、沈阳第一机床厂、沈阳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。
5、结果:1953年开始执行,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。
6、意义: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,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。
二、第一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是什么时间有什么机构制定的?性质是什么?
第一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是1954年9月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。
性质: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,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。
三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
(1)形成标志: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。
(2)意义、影响: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,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