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段时间,很多人都开始了在家办公或学习。对于大部分拖延症患者来说,如何在家保持高效与自律,成为了一个极大的难题。恰巧小IN最近在油管上看了一个视频。
哈佛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霸John Fish,分享了他在学校的一天生活,引来了1000多万人的围观与感慨。“我和学霸之间,原来就差了一点执行力与行动力啊。”“成功的方式千篇一律,偷懒的方式各不相同。”
有条不紊的生活对那些觉得学习无趣的人来说,John Fish的生活也许是无聊且枯燥的。每天,他就像上了发条的钟一样,时刻运转着。早上7点,John的一天开始了。闹钟铃响,他便立刻起身,洗漱、整理床褥,然后在7点半准时出门吃早饭。
8点15回到宿舍,这时候离第一节瑞典语课还有45分钟,他决定先完成这节课的作业。再用剩余的时间制定今天的schedule,做好规划,能让你避免陷入“无事可做”的迷茫中,也能更好地将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。
9点02分,出门去上瑞典语课,一路上John不慌不忙,完全不担心迟到。因为哈佛的课很有意思,通常要晚七分钟才开始上。10点,John需要穿过整个校园,去上线性代数课。(确认过眼神,是看不懂的亚子)
12点,吃完午饭后离上课还有1小时。这段时间John通常会写作业,又或者是剪视频。
下午1点,John要去听计算机讲座,因为这次的嘉宾是业内大佬,感觉可以学到很多。(平时都是看视频回放的,取舍很重要)
听完讲座,已经是下午3点了。用脑太久啦,John决定去锻炼放空一下自己。吃完饭回到宿舍,已经7点20分了。John开始写明天上课要用的文学评论,大约花了1个小时便顺利完成了。此时的John已经微微感到有些疲惫了,他决定做点事情换换脑子——写一会儿线性代数作业……
大概晚上9点,John开始了今天的最后一个小目标:读50页书。10点,洗漱完毕,准备入睡。这就是John在哈佛的一天,看起来非常普通,仿佛和我们的大学生活没啥区别。成功的关键:自律与高效实际上,这种看似单调乏味、像机械般运转的生活,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才能完成。单单是早睡早起这一点,就有很多人无法完成。而且仔细研究他当天的时间表就会发现,John巧妙地利用了许多碎片化时间:瑞典语作业很少,而且不需要用太多脑。因此把它留到课前一个小时完成,既不占用其他高效学习时间,而且还能加深记忆。
数学作业后天才交,他将题目分割成了几部分,每天写累了其他作业后用来换脑。在这里,数学作业不是一项任务,更像是他自我调节的工具。而文学评论作业,因为John一直都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,在交作业前,已经把那本书看了一大部分,进行了许多思考,所以他才能快速地写完文章。在John看来,要想输出,必须保持稳定的输入。
而拍视频是John的业余爱好,所以他会利用碎片时间来进行剪辑。比如午休时间、课前的15分钟或者完成提前完成作业的空余时间,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保持稳定的更新。迄今为止,一共吸引了七十多万粉丝的关注。